国家政策
西柚为何成为“隐形杀手”?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药食相互作用。
 
  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在同时服用某些药物和食物时,药效的活跃性和有效性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这种影响既可以产生协同效应,比如促进药效吸收,药效增强;也可以产生拮抗作用,比如药效降低,或者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产生额外的毒性作用等。
 
  如果不慎错误食用了药物和食物,或者缺乏有关用药安全的相关知识都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简单来说,食物与药物是“相爱相杀”的关系。
 
  早在1989年,临床医学实验在乙醇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就发现了西柚汁与药物存在的相互作用。当高血压患者同时服用降压药“非洛地平”5mg和200ml西柚汁后,非洛地平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增加高达2~4倍,患者血压显著下降,出现头晕眼花等副作用。
 
  究其原因,是西柚含一种叫做呋喃香豆素的成分。这种原本是西柚为了自我保护、抵御昆虫啃食而进化出的物质,在进入人体后,成了抑制肝脏中CYP3A4酶的活性的罪魁祸首。
 
  要知道,药物之所以经由肝脏代谢,正是CYP3A4酶在发挥作用,它参与药物的代谢,能够催化将药物排出人体外的反应。而当它被抑制时便分解不了药物,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无形中增加了药物剂量,极大增强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简单来说,患者在吃药的同时吃西柚,相当于持续摄入远超过正常剂量的药物。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受到的影响是完全相反的,吃西柚会使药物的有效浓度降低。
 
  西柚中还含有黄酮类物质,它会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限制药物的吸收,导致体内药物浓度减少,疗效变差,尤其对于依赖转运的药物(如非索非那定)疗效发挥影响非常大。
 
  在这样的机制之下,服药期间同时食用西柚便成了一件相当冒险的事:
 
  当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吃了西柚后,由于药效吸收增多,血压随之迅速下降,就会出现头晕眼花、腿软冷汗和心悸等症状;
 
  而当服用抗组胺药物的过敏患者吃了西柚后,会减少药物进入血液,导致药物吸收显著减少,药物作用被减弱,治疗效果就差很多。
 
  并且已经有研究表明,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会随着西柚的食用量增多而增大,因此由西柚引起的药食相互作用需要格外警惕。
发表评论